5月15日至16日,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組織各市安監局分管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工作的負責人以及省黃金、冶金、建材、地礦安全處(部)負責人在淄博市召開現場會議,以推動全省非煤礦山安全避險“六大系統”暨安全班組建設工作。
據介紹,礦山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包括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井下緊急避險系統、礦井壓風自救系統、礦井供水施救系統和礦井通信聯絡系統。建成后,可以實現礦山的井上和井下的語音通訊、人員、設備跟蹤定位、井下關鍵設備(如風機、水泵等)的遠程監控、井下關鍵位置的圖像視頻監測監控、以及各種環境參數(如CO、NO2等)的監測監控等。
據工作人員介紹,整個硐室長26.3米,寬5.1米,高3米,面積138平方米,涉及容納100人。作為事故發生時,無法及時撤離人員的“生命膠囊”,該硐室設置了風淋室、供氧、凈化、壓風、供水排水、通訊、動力照明等12個系統。
外面的一間是過渡室,門一打開,就聽見一陣急烈的風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就是風淋系統中包含的氣幕,采用氣刀式噴氣設備,當發生事故時,可有效隔離有毒氣體。往里走,還有與礦井壓風相連的噴淋系統,可實現對人體的沖洗以及有害氣體的快速稀釋。
再經過一道密閉門,便是生存室。記者在里面發現了幾個大小相等的柜子,里面分別擺放著礦泉水、壓縮食品、氧氣瓶等物品。右手墻邊有水龍頭,擰開就有水流出。最里側的墻上掛著一臺電視機,正在播放避險方法。幾排整齊的座椅,讓記者感覺來到了車站的候車大廳。工作人員說,這里的儲備物品可供避險人員生存96個小時以上,為救險贏得寶貴時間。
16日上午,會議進行了第二項議程。市級安監局和礦業公司代表分別進行就非煤礦山安全避險“六大系統”暨安全班組建設工作進行了發言。
省安監局副局長孫景海在會上指出,目前我省安裝監測監控系統的礦業公司有206家,安裝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的有207家,安裝了井下緊急避險系統的有16家,安裝礦井壓風自救系統的有60家,安裝礦井供水施救系統的有60家,安裝地下通信聯絡系統的有267家。
孫景海表示,省內企業對安裝“六大系統”認識不夠統一,有的爭先創優,積極建設,有的還在觀望。通過這次會議,希望能讓全省安監部門和礦業公司認識到“六大系統”和安全班組建設工作的必要性。“我們希望這些系統三年五年都用不上,最好永遠都用不上,但萬一發生事故,這些系統就能為避難人員提供生命保障。做好‘六大系統’的建設工作,就是為了以防萬一。”孫景海說。
閱讀本文的還閱讀了
多人雙吹風淋室
資料整理:趙德平@青島美特斯凈化設備制造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