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店,張裕剛剛度過自己120年的生日,但周五一條農藥殘留的消息,給喜慶的張裕帶來不少的麻煩。
據媒體報道,8月9日,記者將三家國內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送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均檢測出多菌靈或甲霜靈農藥殘留,其中,張裕葡萄酒殘留值超過另兩家。
此消息一出,本來效益就下滑的張裕雪上加霜,直接導致10日張裕公司股票大跌9.83%,很多經銷商和消費者都處于觀望狀態,等待有關部門的正式說法。
應該承認,在現代社會,任何企業都難免出現危機事件,如何進行危機管理體現了一個企業的成熟。
在現代消費者心理如此脆弱的今天,張裕應該如何公關?
首先,危機公關強調速度第一。
危機公關就是與速度賽跑,一定要搶在謠言之前,公布全部真相,及時控制謠言的傳播。
為了還公眾事實真相,要及時將產品送國家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并做好檢測結果的宣傳,讓消費者真正了解到底是怎么一個情況,還自身以清白。同時,通過現場宣傳和產品演示來打消公眾的疑慮。必要時,可以邀請公眾代表到工廠,參觀考察企業從原材料采購和整個葡萄酒釀制生產全過程(都是安裝有風淋室的凈化車間生產的),讓社會知曉企業對質量的態度和執行狀況。
面對不期而遇的危機,張裕馬上開展了危機公關。張裕請出中國酒業協會和中國食品協會為其背書。兩大協會8月11日上午在京聯合舉行新聞通氣會,通報了此次媒體送檢葡萄酒農藥殘留過程及檢測情況,強調中國葡萄酒骨干企業無論是自檢還是送檢均未發現過農藥殘留超標問題,農藥殘留限量遠遠低于歐美標準,廣大消費者可以放心飲用。
其次,危機公關不是掩蓋事實真相,更不是與公眾對立,應抱著坦誠的態度,站在消費者立場上,與消費者真誠溝通。
張裕這次陷入的農藥殘留風波,與食品行業的三聚氰胺和蘇丹紅事件有著本質的不同。三聚氰胺、蘇丹紅是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添加使用是一種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而農藥在國家允許的使用范圍和劑量內使用是可以的。公眾對此也是知曉和理解的,問題的關鍵是看檢測出的農藥殘留是否超標。這就涉及到農藥殘留的標準問題。
在公眾的潛意識中,一直對中國的檢測標準有質疑。畢竟人命關天,公眾對食品安全有質疑是可以理解的,出了問題,行業要多反思,檢討還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不要急于反駁,證明公眾的看法是不對的,也不要質疑到底哪些機構可以送檢,能夠發布檢測結果,更不要妄加揣測有幕后黑手,以免讓公眾懷疑企業解決問題的誠意,甚至有轉移焦點之嫌。除了加強和公眾溝通和引導外,關鍵的一點是,千萬不要為此事和公眾輿論鬧對立。
閱讀本文的還閱讀了
多人雙吹風淋室
資料整理:趙德平@青島美特斯凈化設備有限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
0532-82275046